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宁波材料所8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作者:,日期:2013-05-10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53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获得者名单,新能源所张洪亮、陶凯博士后获得一等资助;纳米事业部李娟,新能源所陈少杰、郭立强、张业新、张文俊,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试验室郑超等6名博士后获得二等资助。

据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是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资助比例为每年全国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资助等级分两档,一等资助8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博士后科学基金被视为“种子”基金,旨在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使他们顺利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凡符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要求的条件和范围的,可提出资助申请,并按照基金会规定的申报程序进行申报。申报的项目应是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前沿性,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为博士后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力资源部)
 

获资助博士后简介:

张洪亮,2011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起在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万青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低电压薄膜晶体管和晶体硅电池领域的研究。在站期间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宁波市青年基金项目1项,院方向性项目1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等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发表6篇SCI学术论文;获得专利6项。

 

陶 凯,2012年3月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起在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陈亮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MOF材料的合成及制丙烯催化剂研究。在站期间,发表论文2篇。

 

 

 

 

 

李 娟,2012年8月毕业于德国马普生物控制所/德国图宾根大学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吴爱国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在肿瘤靶向递药系统中的研发与应用研究。研究主要采用多肽等活性靶分子对可生物降解的纳米材料进行修饰并搭载抗肿瘤药物,在提高药物主动寻靶能力的同时,降低其在体内的毒副作用,通过该研究希望能够制备出新型高效低毒的主动靶向型抗肿瘤药物。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海外与港澳青年学者基金项目1项、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引才项目1项。

 

陈少杰,2012年6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新能源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葛子义研究员。目前主要工作包括:合成开发具有低HUMO能级的新型电子供体材料;聚合物/小分子光伏器件的优化构建及其性能测试研究;功能共轭材料在OFET、OLED、CHEMSENSOR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郭立强,2012年6月毕业于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5月,进入新能源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万青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多态存储器的开发及机理研究。在站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项,被SCI期刊录用论文1篇(通讯作者),合作发表论文2篇。 

 

 

 

张文俊,2012年2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入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方俊锋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小分子给体材料和阴极界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所长基金1项。

 

 

 

 

张业新,2012年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张建研究员。博士后期间从事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和环境催化等研究工作。

 

 

 

 

 

郑 超,201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7月起进入动力锂离子电池功能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刘兆平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在站期间申请中国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