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以生命去追求 用坚持去开创 ——我的科研心路历程

  来到宁波材料所马上就六年了,对于此次受邀撰写稿件,我并十分乐意。但崔平所长在2012年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的讲话使得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此次邀请,就算是总结和分析一下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吧。我自己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到哪说哪好,也许这乐观的品质来自于没有大的生活心酸。

  如果说我们的团队在我回国的这六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话,那么这一发展历程里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许多人的贡献,甚至必须追溯到在这之前的许多点点滴滴。

  八七年,我从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了左铁镛副校长的钨钼加工研究室,在那时最热的高温超导领域做材料制备。当时的研究室属于材料系的材料加工专业,而左校长却找来了两个冶金系的教授加盟,这种从材料加工到冶金提炼的集成式团队构架的思路让我印象深刻,并使我这个金属物理出身,以微结构、性能分析为基础的初级研究工作者有了“应该如何考虑研发人员结构和专业融合”的最初印象。

  四年后,年仅28岁的我被提升为副教授,特别感谢当时的王淀佐校长和刚从德国回来的张新明主任,是他们给了年轻教师发展的平台,这也给我回国后大量起用80后打下了思想上的基础。此后,我在高温超导研发中,建立了跨越材料系、物理系、化学系的联合研发小组。本来想在中国也能做出好的研究,但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科研才刚刚起步,虽然有一个4万元的科技部高温超导课题,但是却发现自己没有了研究的灵感和思路,于是我在申请获得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海外博士生奖学金后,进入了窦士学教授的团队。该团队是当时国际上做高温超导带材最大的团队之一,与工业界联系紧密,这让我有机会得到丹麦北欧超导技术公司的工程师工作。在丹麦的北欧超导技术公司,我经历了一个从大集团公司研发中心的一个研究项目到形成一个小的高科技研发公司,最后因难以为继而卖给美国超导公司的全过程。同时这个过程还伴随着2011年的国际信息产业泡沫破裂,这让我认识到创办小型高科技公司的艰难。因此,回国后虽然有大的中国私营企业愿意出高薪和股份邀我加盟,虽然自己的理想是办公司,但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加盟中科院材料所对我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现在回想起来,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无比幸运,因为宁波材料所在将我作为“旗舰行动”人才引进的同时,同意开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这给了我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零六年签完与材料所的协议,我就决意全职回国,没有任何犹豫。在国外期间,我就开始了招聘,等到我回国,团队成员已有7人。现在的科研早已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因此团队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感谢幸运之神不断降临。首先是李华民,机械本科毕业的他,在喷涂生产线的设计、选型、工艺上面非常专业,这让我们最初的单电池生产得以起步。其次是官万兵,上海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做我的博士后,他的动手能力极强,特别是他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态度使我深深地佩服。短短几年间由博士后到副研究员,到项目研究员再到事业部副主任,先后担任测试组、电池堆设计和制造组组长的他在科研工作中快速成长,是研究所唯一的一个80后副主任和当时承担科技部863目标导向性项目负责人的年轻人。接着是王建新,在合肥固体所获得博士学位的他是事业部为数很少的,在加入团队前就有一些高温离子导体知识和经验的研究人员,他的加入使得单电池的阴极制备得到了保障。最后便是曾经在日本能率公司工作8年的叶爽,他的加入结束了我们团队在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上所面临的不断更换组长和人员不齐的恶劣局面。我感谢上苍,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了贵人。还有人非常重要(由于商业上的敏感性,我不能点名),他的引进使得我们的单电池制作工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大幅度提高,对研究事业的后续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我想正是我们不遗余力的全方位收罗人才,特别是得到了一批有工业界经验的一线骨干,才让这个项目得以持续推进。  

  材料所在崔平所长和严庆书记的带领下高速发展,他们的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和执行能力让我受益很多,材料所建设一期的布局和二期的建设无疑对燃料电池这个非常艰难的项目做出了保障。我还要提到科技发展部主任、现所长特别助理倪浩明,是他在项目最初阶段领着我跑科技部和科学院。人事部主任、现所长助理的张瑞丽主任一直关心和帮助我们团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安心办主任俞科进帮助我和我的团队骨干安家,夫人工作,孩子上学,是她的付出,才使得我们可以专心工作。还有科技部、中科院、浙江省和宁波市的领导对这个项目的关心和支持,我不在此一一列举,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付出和奉献,我们将一事无成。

  最初回国的两年,可以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只有单电池生产有了起色后,我焦虑的心才得到片刻的平静,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如今我们有90名全职研发人员,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世界上最大的研发团队,获得了浙江省和宁波市创新团队的支持。我在困难的时候,忧郁的时候,我就问自己,今天和昨天到底有什么区别,使得我心情不好。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我应该振作起来。

  今年在两年一度的第十届欧洲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坛上,我代表中国作大会报告,在300多个报告中排在第二,大会的第一个报告来自代表美国能源部的美国国家能源实验室,第三的是欧洲,第四是日本,第五是韩国。这说明中国的强大,也说明我们团队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认可。我们从科技部863的探索类项目、目标导向项目、主题项目课题、到国际合作项目,连续获得了科技部的支持,同时获得了宁波市的1:1匹配,真是太幸运了。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缓解我内心的焦虑和紧迫感,让我得到片刻愉悦的是我的同事获得好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给我的感觉我们离获得真正的产品近了一步。在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化之前,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抓住一切机会,与一切可能给我们有帮助的工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的同行合作,早日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形成万亿规模的产业。

(燃料电池研究团队研究员 王蔚国)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