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明州之缘

  九年前,我第一次来宁波。那是趁暑假带着母亲在东南沿海旅行,自福州而来往普陀,在宁波有半天时间中转,便去天一阁转了转。夏季的骤雨说来就来,滂沱而下,雨水沿着古老的藏书楼的屋檐像珠帘一般落下,叮叮咚咚敲打石板,那是我见过的最江南的情景之一。

  六年前,我第二次来宁波。那年是保国寺大殿建成一千年,我在自己生日那天跑去拜访。偌大的木构殿堂中,我独自一人坐在地下仰望精巧繁复的藻井与斗拱,静静体会经历了一千年雨雪风霜的伟大建筑的气息。

  我那时以为我于宁波只是个游客、过客,并不会有更多交集,那时的我甚至没有关心过中科院在宁波设立了新的研究所。之后,我博士毕业,去美国做博后,我的妻子在南京工作,于是我慢慢找寻着南京区域合适的职位。

  2016年底,实验室来了新同事李博士,经历颇为丰富:北大本科、宁波材料所硕士、慕尼黑工大博士。哟,宁波材料所是个什么地方呀?你硕士导师还是我校友?李博酒足饭饱后笑谈的“青春往事”便是我对材料所的第一印象。不久,材料所领导到北美招聘,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简历交给了李博的硕士导师陈亮老师。

  进入2017年,找工作已成了生活的第一要务。春日的一天,陈老师发来邮件,问我要不要申请材料所的职位,要不要来所里看看。当年4月份,我再一次来到宁波,来到材料所,看到了一座与之前印象完全不同的崭新的城市,一座正在蓬勃或者说疯狂成长的城市——我后来常开玩笑,宁波是我准备回国时,长三角地区难得能用工资买得起房子的城市了。最终经过紧张的面试,比较了材料所和南京几所高校的offer后,我来到了宁波。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比较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想,科学与教育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追求发文章和上课的数量指标就有点无趣。宁波这座城市、材料所这个集体让我感觉非常舒适。这座城市繁华却不拥挤,地铁上从来都有座位,公共卫生间往往干净且备有手纸,行政服务简洁高效,没有太多让人烦恼的杂事。在陈亮老师的团队里,可以相对不用考虑发表文章的数量而去做点有意思的研究,可以不用纠结课时与课程设置而去教授学生我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还能接触到一些与产业化紧密相关的项目,这些都让我心满意足。作为一个计算化学工作者,在这个团队里能够和做实验的同事并肩合作,深入了解实验中的各种细节和对理论模型的具体需求,也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更有实际意义。课题组近年的工作重心是电催化材料的研发,我与做实验的同事、学生仔细交流实验细节,构建合理的模型,从实验表征出发构建合理的理论模型,深入探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新现象。在过去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完成了几个工作,发表在学科一流期刊上,指导的学生都有出色的论文发表,合作的工作也被接受,我心中充满成就感。

  如今,我不再感觉自己是这座城市的过客,我喜欢这里宁静而充实的生活,这个夏天,我把家人也接到这里,我愿与我的孩子、与材料所、与这座城市一起,奋力成长。

  (新能源所 田子奇)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