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博士生导师黄庆研究员

  春华秋实,在宁波材料所三年的博士时光伴随花开花落悄然而过。在所里度过的难忘的学习岁月,遇见的人和事,让我成长和成熟了许多,在学业和个人专业素养方面也有了很大收获。饮水思源,感谢我的导师黄庆研究员对我学习和生活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关爱,让我对科研道路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并有了为之奋斗拼搏终身的强大斗志。回想起学习生涯和导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岁月留下的眷恋和温馨成为我弥足珍贵的记忆。

  初入科研,老师关爱解迷茫

  2017年9月博士开学,我正式开启了博士学习生涯。最初的那段日子,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材料所的统招博士学制一般为3年,掐头去尾,除去节假日时间,更没有想到后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现在回头仔细算了一下,真正用于博士学习的时间也就仅仅两年。读博时接触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基本上是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可供参考的文献也很有限。因而,我找不到任何头绪,只能大量做实验,却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有点碰运气的意思。

  那个时候的我,每天过得都比较焦虑,尽管实验做了一大堆,然而想要的数据基本没有,整个人都变得没有信心,情绪低落,感觉人生很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读博士,不知该去向何处。黄老师总是鼓励我,让我不要有思想包袱,大胆尝试,不要被前人的思想束缚,他说很多东西没被发现,不是不存在,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黄老师还经常找我聊课题进展,并认真审阅每一次的科研周报,仔细批注,挖掘出很多我之前忽略掉的所谓“坏数据”。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下,课题进展较快,工作开始出现好的苗头,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此时,我终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各种负面情绪统统被一扫而光,曾经的迷茫和惆怅逐渐消失,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默默付出,悉心培育盼苗壮

  博士学习期间,黄老师在科研上亲自指导,严格要求,提供了良好而又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科研环境。即便是节假日,黄老师很多时候也都会在办公室,以便随时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他一直牵挂着学生的科研工作进展,经常为我们做出来的新材在微观结构表征以及潜在功能应用等方面找寻合作单位,快速推进了我们的科研工作。

  记得博士阶段写第一篇论文时,由于写作经验不足,文章的逻辑、上下衔接以及内容的凝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我忐忑地把论文初稿交给黄老师。晚上十点,黄老师发微信让我去他办公室,见面后老师说他将论文修改了,并将修改版和初稿对比,一点一点向我讲解,从论文题目开始讲起,论文标题应该怎么写,论文的Abstract、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s等等应该怎么写,论文的逻辑、上下承接以及前后呼应如何处理。他教导我,论文所有的数据和内容应该围绕着一个中心讲,不能散了,散了整个文章就乱了;文章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能用一句话讲清楚就没必要写两句话,文章精悍简洁、内容高度凝练即可……那天我们讨论到深夜,收获颇丰,我在论文撰写方面茅塞顿开,后续逐渐得心应手。可以说,我在科研道路上的点滴进步和取得的微末成绩都离不开黄老师的默默奉献和悉心培养。 

  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做科研

  读博期间,黄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做一些具有领域颠覆性和首创性的东西,不要追逐热点,也不要去羡慕那些一年可以发表很多篇高IF文章的人,咱们要踏踏实实地做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力争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但读博初时我还不太能够理解,看见别人发表文章了心里也很着急,总想着尽早发表文章满足毕业要求,而且当时我总觉得老师定的课题难度太高,一度没有信心是否能够完成。

  中美贸易战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诸多产品实行制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形势让中国很被动。坚持自力更生、苦练内功和自主创新,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之路。因此,现在的我对于黄老师说的踏实科研和自主创新有了更深的体会,坚持自主创新,做出有行业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工作应是我们追求的,论文和专利等只是对长期坚持和辛勤付出的回报,是我们工作做好后水到渠成的产物,而并不是我们做科研首要追求的东西。

  回想起博士生涯,感谢我的导师黄庆研究员对我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培养,让我的思维和认知逐渐改变,对科研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身。如今,我的博士学习生涯虽然已划上休止符,但师生情谊历久弥香,老师的谆谆教诲依然铭记于心,让我在科研之路上稳步前行。 

  (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 李友兵)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