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思考和汗水下的成长之旅——宁波材料所2020年度研究生学术之星付圣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已从指间悄然划过,未留下些许轨迹却满载回忆。2017年告别了地大,承载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国科大一年里寻求“博学笃志,格物明智”,完成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便急不可耐地投身“钙帮”的研究,更是认识了“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三年的时光中,欣赏了沿途风景,也栉风沐雨,褪去了铅华,沉淀了更多。在研究钙钛矿电池过程中,方老师的鞭笞,课题组和同学们的帮助,让我更加理解了博学笃志和格物明智的含义,也有了以下这些收获:

  1.早入门,不断调整和选择

  关于科研方向的选择,其实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了,当时是做LED光电材料,专业学习与科研锻炼并行,让我更早地领略了科研的奥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来,在宁波材料所选择攻读直博,就是想延续本科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基础。在方老师的敲打和推动下,我开始进行缺陷调控和晶体生长调控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的研究,第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以后,我有了更多相关的文献积累和实战经验,并预判到这个方向后期的进展很难推进。因为材料的效率不高,稳定性也不好,所以经过和方老师讨论后我放弃了这个体系,开辟了新的无机体系,其实也可以说是去解决上一个体系遗留下来的问题。

  科研方向的选择过程中,多领域交叉也很重要。我平时会阅读很多领域的文章,比如生物、催化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其实不同领域的文章会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多灵感和启发,我的第三篇文章就是来源于硅电池中的离子注入。通过像这样对研究方向的调整和选择,我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当你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力量顺利解决它时,那种喜悦和快感不言而喻。

  2.强储备,发现确定idea

  我第一篇工作的idea是在海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和方老师的指导下产生的。我认为做科研是这样的:刚起步阶段,先不要急着发文章,静下心来,首先保证自己的文献阅读量和领域知识的储备。通过文献调研了解所在领域大家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不断阅读与自己领域相关的高影响力的文章,吸收他们的创新想法,明确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实验甚至表征思路。带着问题读文献,久而久之,就能够以辩证、批判性的眼光读文献。最初小idea的来源可以是将别人的idea揉和到一起,而大的idea则是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产生的,也许别人在某个方面的解决办法没有那么新颖,而你找到一个独特的方法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痛点。

  当你有了一个确定的idea以后,最优的选择是与导师进行讨论,导师见多识广肯定会给出有利的建议,但当导师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进行沟通、讨论时,你应该做的就是去动手、去尝试,尝试几次你自己就会有一个判断。当然,刚开始做的前提是明确与你idea类似的其他课题组有没有做过,可以通过借鉴别人的工作来判断自己idea的可行性,一般你所借鉴的文章的档次基本上可以确定你本次工作发表的档次。

  3.勤思考,享受科研的自由

  当时第一篇文章投出去以后,我其实还有一个延续性的工作,但是投稿过程比较艰辛,就放弃没有继续再投。导师建议我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也就是去“啃骨头”嘛,那个工艺努力了很久,但是两个月过去却没有一点进展:别人报道13%的效率,我只能做到3%、4%,不断调整,特别崩溃。我想了个办法,就是用一个本子把这个领域相关文献中的工艺一条一条记下来,最后综合起来再去调整我的工艺,幸运的是,两个月之后我终于成功了。一个人做一个方向,这个过程真的很磨人,但对自己的成长却帮助巨大。

  工作日的时候,我一般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回宿舍。科研之余,周六早上我会选择睡个懒觉调整一下,以保证下周拥有良好的状态,没有其他事情我会到实验室继续加班,所以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在实验室里。当然,我偶尔也会和朋友打打羽毛球,或是小聚畅聊一番。我认为科研这件事是离不开努力的,但很多时候没必要把自己禁锢起来,以前我觉得科研必须盯着时间抓紧做,但现在我认识到做科研是一个自由的过程,要像看文献一样,能走得进去,也能走得出来。现在我会带着思考和自我审视的态度眼光,拿自己的工作去和别人的工作比较,会很细致地去看这个领域权威人士的文章,会思考这个工作的意义和别人的独特点,尝试挖掘文章中的缺漏,或许这就会成为下一个工作开展的方案。

  回忆和钙钛矿一样是ABX3结构,一份心酸、一份开心和三份成长,“稳定的钙钛矿型回忆”或许是心酸后的思考和汗水造就成长中的开心。这三年的时光我一直在努力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学会了也转变了,感谢方老师的指导和关心,感谢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感谢一切关心和关爱的人,扬帆起航,回首时初心依旧,翘首迎风弄潮!

 

同学眼中的他

  付圣对自己在学术方面的规划和目标一直都很清楚,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国科大课程学习期间,我们宿舍每周会组织类似组会的分享会,督促学习的同时,也能从这种讨论学习形式中感受到科研氛围。当大部分同学只关注眼前课本知识的学习时,他已经在进行文献调研和积累,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身份的转变。付圣对待科研十分严谨,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不服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其攻克。

  此外,他对科研充满了热情,沉浸在其中,对于阅读文献,可能我们只是粗略阅读,而他会对文献进行细致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一次文章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图示,他竟然会对图中线条的颜色进行严格地挑选和搭配,见微知著。并且对于实验室这个“第一起居室”他一直了然于心,无论我需要任何药品,他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并且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我有事找他,他基本都在实验室,他能取得现阶段这样的成果是他日积月累努力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也正是他这样的科研态度让我更加努力地面对科研。

  (新能源所 付圣)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