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文化 > 8小时以外 > 文化生活
用力过猛的君王
作者:,日期:2016-12-22

  我是个历史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看历史小说和历史评论,感叹历史长流中一幕幕动人的场面。今天我想评说一下历史上两位有名的君王,并对他们进行一番比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三国演义》开篇著名的论断。中国也确实如它所述,统一和分裂轮番上演。姜太公帮助周武王建立周朝,而后在春秋战国诸侯相互攻伐的混战中,秦国一枝独秀,笑到了最后。秦始皇嬴政13岁继位为秦王,励精图治,“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500多年的分裂,成就了千古一帝。李白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为了千秋霸业,把权利牢牢握在手中,将六国的贵族统统关进咸阳的监狱,把天下的武器全部收缴,铸成金人十二树立在咸阳城中,秦直道的修建使得镇压叛乱轻而易举,这是消弭内战的隐患;对外他也有一套手段,一条万里长城成为阻止匈奴人进攻的屏障,三十万的常驻军用来抵御匈奴,而另外四十万大军则深入原来楚国的南部,用来征服百越。有了这些手段,秦始皇自认霸业固若金汤,可传至千世万世,于是他开始大修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墓,无休止的征发人民给自己干活直到在外视察的半路上一命呜呼。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二世上台不久,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最终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整个咸阳城,大秦帝国也最终一命呜呼,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秦朝灭亡之后,中国经历了楚汉之争的短暂分裂,之后又有了两汉400年的统一,而后进入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而终结这场分裂的则是一群从关陇地区走出来的军事集团。这个集团包括宇文氏、高氏、李氏和杨氏,在内部斗争中,杨坚最终成为“话事人”,他就是后来的隋文帝。在巩固了北方的统治之后,杨坚派自己的儿子晋王杨广,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完成了中国的又一次统一。没过几年,杨广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他上台后的年号叫大业,足见其雄心壮志。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要成为千古一帝啊。为了这个梦想,杨广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计划。创立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的政府结构只是小菜一碟。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才是他的大手笔。当时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周边诸国纷纷来朝贺,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日本。而让杨广心生不忿的是,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不但不来朝贺,还挑衅并威胁大隋边境的安全。杨广决定亲帅大军征讨这个不服的小国,却落得个大败而归,这就是一征高句丽。而后又有二征乃至三征,最终招致民怨沸腾,各地英豪烽烟四起,隋炀帝杨广也在他最后的栖身之所上吊自杀。

  对比秦朝和隋朝,大家会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点,它们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它们都进行了宏大工程的建设,它们都二世而亡。秦始皇和隋炀帝这两位帝王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们的建树足以彪炳史册,总要比那些守成之君强过百倍。谁能想到这两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帝王却最终没有实现帝国的继续延续,甚至背上暴君的骂名。而有个人就比他们幸运的多,那就是汉武帝。同样是雄才伟略,同样是修长城,同样是发动和匈奴的战争,征发民夫无数,最终汉武帝得到的是英主圣主的美名,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我们仔细追究起来时,就会发现脱离实际是秦始皇和隋炀帝的通病。在当时,人民群众刚从分裂的乱世中走过来,尚未得到喘息之机就被各种征发,不堪其扰的百姓只能走上反叛的道路。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换来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就顺理成章了吗?从这种对比中,我们可以学到理想的实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前期的积累,而且要循序渐进,否则只会弄得一团糟。

  (高分子事业部 尤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