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文化 > 专题活动 > 年轻干部学习心得
寻初心,担使命——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及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作者:第六小组 吴晓飞,日期:2019-07-11
         作为材料所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一,612日,我与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们一起赴中共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及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如今,这幢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安静的矗立在载满梧桐的马路旁,似乎与周围的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然而98年前,这里却见证了共产主义种子在当时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上播下。1921723日,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等13位来自全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与共产国际派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一起在这里共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新的伟大起点。

进入馆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鲜红的党旗,以及以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3位代表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为原型创作的半身大型铜板浮雕《起点》,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我们随着人流,参观了纪念馆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起点”、“第一部分: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第二部分:风云际会 相约建党”、“第三部分:群英汇聚 开天辟地”、“尾厅:追梦”。跟着讲解一路追寻,我们翻阅了历史的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薪薪之火,可以燎原。九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成熟壮大,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万人;与此同时,我们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正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自当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随后,我们来到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而兴建的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四个展厅,详细了解学习了钱学森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在科学理论研究上的杰出学术成就,以及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全过程。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学森曲折的回国经历。1950年到1955年的五年间,美国政府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无理阻挠、百般迫害,不惜采取扣留行李、非法居留、监视等各种手段,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动摇钱学森想要回国的强烈愿望,他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在党中央政府的不断努力下,1955917日,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回国后,钱学森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贡献。可以说,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为了回国,放弃的不仅仅是丰厚的待遇、优越的生活,更是世界一流的科研实验条件,但是为了祖国,他义无反顾。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科学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的感染了我。

如今的中国与当年自不可同日而语,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材料所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习总书记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想中共一大精神、钱学森精神将始终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进制造所 吴晓飞)